歡迎光臨 佛山市沃博企業管理服務有限公司 官方網站
網站地圖發布者: 沃博 時間:2023-08-02 14:25:04
A8000產生的背景
從嚴格意義上講,道德規范和國際貿易分屬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但冷戰結束后,世界的政治、經濟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新興工業化國家的起飛導致發達國家在傳統產品的國際市場上失去優勢,在諸多領域,新興工業化國家已成為發達國家的競爭對手。發展中國家為實現經濟趕超戰略,鼓勵出口,其廉價的勞動力帶來了生產成本上的優勢,在各個領域沖擊著國際市場,使發達國家逐漸喪失了在傳統產品的國際市場上的優勢。1985年—1995年,發展中國家在制造業和工業競爭力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球制造業增加值的比重由17.4%增加到19.8%;向工業化國家出口的制成品占工業化國家制成品進口總額的比重由11.6%增加到18.5%,其中服裝工業的出口份額由44.7%增加到58.7%。①發達國家必然會尋求遏制發展中國家提高競爭力的手段和途徑,某些發達國家便尋求構筑起種種非關稅的貿易壁壘。
然而,這些傳統貿易壁壘形式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挑戰和阻力。首先,這些貿易壁壘形式跟WTO的宗旨以及世界經濟一體化的趨勢相違背,必然遭到眾多發展中國家的反對,在WTO下設的爭端仲裁機構的斡旋中也處于劣勢,因而必須尋找到更具道義假象的理由。先行工業化國家提出:各國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尤其是勞工狀況的差異使發達國家在成本價格和貿易競爭中處于不利的地位,必須采取協調一致的行動對發展中國家施加壓力和采取限制行為。在近年的許多經濟貿易和勞工標準的國際會議上,美國、德國等西方國家的政府代表和專家都一再提出這個問題。在東盟與歐盟外長會議上,當時德國外長金克爾代表歐盟國家明確提出要把人權、環境保護和勞動條件納入國際貿易范疇,將勞動者權益與經濟問題掛鉤,即轟動一時的所謂“社會條款”。在關稅與貿易總協定主持的烏拉圭回合談判期間,美歐等發達國家就曾經提出將勞工標準問題列入多邊談判的議題,主張在國際貿易自由化的同時,在貿易協議中制定出統一的國際勞工標準,并對達不到國際標準的國家的貿易進行限制。與此同時,美歐等發達國家還主張在全球范圍內推廣“社會標簽計劃”,即在各國的產品上都加貼表明其生產和加工過程中是否符合勞工標準的“社會標簽”,以讓消費者選擇、鑒別。WTO新加坡部長級會議宣言說:“國際勞工組織是制定和執行核心勞工標準的職能機構,我們對國際勞工組織提高勞工標準的工作表示支持。我們相信,由貿易增長帶來的經濟增長與發展和進一步的貿易自由化將會對這些標準的提高作出貢獻。”在WTO于卡塔爾首都多哈舉行的第四次部長級會議上的《部長會議宣言》中,再次重申了在新加坡部長級會議宣言中發表的觀點,認為“全球化過程中的社會標準問題應該由國際勞工組織負責”。 ①張文兵,葛永波.社會責任認證(SA8000)對產業國際競爭力的影響[J].管理科學,2003年第6期。

SA8000 -- 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
SA8000© 系社會責任國際之注冊商標
1990初年代生產守則運動(Code of Conduct)
1995年-CEP開始對生產守則進行基礎性調查 1996年-多邊利益相關方與
國際咨詢委員會召集會議討論建立一套可用于認證的體系
1997年,經濟優先權委員會(the Council on Economic Priorities,CEP)成立了經濟優先權委員會認可委員會(the Council on Economic Priorities Accreditation Agency,CEPAA),由CEPAA負責制定該標準,并根據ISO指南62來評估認可認證機構,該機構于1997年10月頒布了SA8000 :1997社會責任標準。
1998年認證了第一家工廠
2001年CEPAA改名為SAI(社會責任國際)并在12月12日發表了SA8000標準第一次修訂版,即SA8000 :2001
2007年已經取得SA8000認證的公司全球已經達到1200家,其中中國有156張SA8000證書(2007年7月)
友情鏈接:
Copyright? 佛山市沃博企業管理服務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ICP備11088590號
技術支持:萬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