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佛山市沃博企業管理服務有限公司 官方網站
網站地圖發布者: 沃博 時間:2022-09-12 18:10:23
【案例1】
某涂料廠生產丙烯酸系列內、外墻涂料,質檢科長說他們的產品分別執行國家關于內、外墻涂料的兩份通用標準。但是該廠涂料有十多個品種,其產品說明書聲稱各種指標參數分別高于國家標準的規定,并且價格也高低相差十余倍。
該廠提供了每年按國家標準規定做的型式試驗報告,但沒有說明是送哪個品種去做的型式試驗,報告僅記錄了按國標要求各項參數結論為“合格”,但沒有提供高于國家標準要求的試驗證據。
質檢科長說:“涂料檢測站都是只按上述兩份國家標準檢測的。”
審核員問:“你們沒有針對不同的涂料制定企業標準嗎?”
質檢科長:“沒有。”
案例分析:
由于該廠涂料品種有十余種,價格也相差十余倍,可見產品的性能肯定也有很大差別,而且該廠對外聲稱其產品性能高于國家標準,就應拿出高于國家標準的證據。對這些產品的型式試驗就應該按高于國家標準的要求來做,因為國家標準不能覆蓋這些產品的要求。企業應該制定高于國家標準的企業標準,并按企業標準要求進行型式試驗。
本案違反了標準“8.2.4產品的監視和測量”規定的“組織應對產品的特性進行監視和測量,以驗證產品要求得到滿足。這種監視和測量應依據策劃的安排,在產品實現過程的適當階段進行。”
【案例2】
某公司新產品研制均由產品設計工藝負責人負責,從研制到投產所有技術問題均由他一個人負責。
審核員想了解對產品工藝的有關規定,開發部經理說:“這些東西都在產品設計工藝負責人腦子里,為了保密,只在個人的筆記本里有記錄,沒有整理成文件。”
審核員要求索看筆記本,經理拿來一個項目的筆記本,審核員看到上面密密麻麻寫了很多的內容,多是平時做試驗的記錄,沒有一定的格式。
審核員問開發部經理:“你看得明白嗎?”
經理說:“都是當事人自己記的,我一般不看他們的記錄,一切由產品設計工藝負責人自己負責”。
審核員看到該公司多數的研制人員都是原來從研究所出來的,平均年齡大概50歲以上。
審核員問:“這些筆記本以后上交嗎?”
經理:“沒有明確的規定”。
審核員:“如果設計人員不在了怎么辦?”
經理:“不知道,好多年來都是這么規定的,沒考慮以后的事”。
案例分析:
公司這樣的做法顯然是不對的,為了保密可以將文件根據實際情況按密級分類保管。保管在個人手里,實際上很難確保對這些資料進行控制。
本案違反了標準“4.2.3文件控制”的“質量管理體系所要求的文件應予以控制。”和“7.3設計和開發”的有關規定。
【案例3】
某試劑廠生產某種液體試劑,在起草產品標準時,技術監督局某人要求對于成品檢驗應按國家標準《逐批檢查計數抽樣程序及抽樣表(適用于連續批的檢查)}(GB/T2828—1987)進行抽樣檢驗,并說如果不按該標準抽樣檢驗則不給標準備案。該廠無奈,于是就在標準中規定成品檢驗按GB/T2828執行,但在實際中又不照辦。
實際上由于是流程性產品,檢驗只是由攪拌罐中不同位置用吸液瓶取三個樣品送質控室檢驗,根本無法按照GB/T2828抽樣。
案例分析:
對于流程性產品不適于按GB/T2828進行抽樣,這里違反了標準“8.1總則”的“這應包括對統計技術在內的適用方法及其應用程度的確定。”這里按不同位置取樣送檢的方法是正確的,關鍵在于檢測前對于液體應充分攪拌均勻。
自己制定了標準,又不照辦,違反了標準“8.2.4產品的監視和測量”的“這種監視和測量應依據所策劃的安排,……”的規定。
【案例4】
某廠質量目標規定:成品合格率為98%以上。
審核員問張技術員:“成品合格率指的是什么含義?”
他回答:“這是指的成品出庫以后的合格率,因為我們的成品檢驗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檢驗,只是按檢驗規程進行抽樣檢驗,因此存在不合格的風險。”
李技術員回答:“這是指的成品入庫前的合格率。”
檢驗員小王卻說:“這是指的成品一次交驗合格率。”
案例分析:
本案說明在企業內對于質量目標的定義沒有得到員工的理解和溝通,這勢必影響對實現質量目標的考核與控制。違反了標準“5.4.1質量目標”的“質量目標應是可測量的,并與質量方針保持一致。”及“5.3質量方針”的“d)在組織內得到溝通和理解”的規定。
【案例5】
某線路板焊接加工企業,客戶都是帶料加工。
審核員問檢驗員:“是否對客戶送來的物料進行檢驗?”
檢驗員說:“我們沒有檢驗手段,客戶送來什么料,我們就用什么料,反正是他們提供的,我們只負加工的質量責任,物料質量我們沒法負責,這是客戶自己的責任。”
案例分析:
即使企業沒有檢驗手段,也應按規定進行外觀驗證,并保留驗證記錄。對于顧客送來的質量可疑的產品,也應在與顧客簽訂的合同上予以注明,分清責任。
本案違反了標準“7.5.4顧客財產”的“組織應識別、驗證、保護和維護供其使用或構成產品一部分的顧客財產。”的規定。
【案例6】
審核員在審核某建筑公司第一項目經理部時,看到技術交底和檢驗記錄填寫的筆體非常相似,于是詢問項目經理:“技術交底和檢驗記錄是由誰填寫的?”項目經理說:“是資料員填寫的。”
審核員問:“資料員有技術員和檢驗員的上崗證嗎?”
項目經理說:“由于工地人手少,只好由資料員代勞了,好在質檢站對此也沒有提出異議。”
當地政府主管部門規定:“技術交底應由具有資質的技術員或技術隊長負責,檢驗工作應由具有資質的檢驗員負責。”
案例分析:
這種事情在建筑施工企業中常有發生。技術交底應由技術員或技術隊長交到施工的班組長,檢驗記錄應該是檢驗員在施工現場實際檢測的結果,而不是事后由別人在屋子里補填記錄。
填寫記錄的人員沒有相應的資質,違反了標準“5.1管理承諾”的”a)向組織傳達滿足
顧客和法律法規要求的重要性;”及“4.2.4記錄控制”的“應建立并保持記錄,以提供符合要
求和質量管理體系有效運行的證據。”
【案例7】
紅星涂料廠將苯丙乳液配置車間承包給了一個員工負責。于是該車間成了該廠主要生產原料的供方。審核員在查閱供銷科提供的合格供方名錄時發現,苯丙乳液供方的名稱是“紅星涂料廠”。
審核員問:“你們怎樣控制該車間的質量?”
供銷科長說:“我們只要對其進貨檢驗合格就行了,別的方面我們管不了,他們與廠里有承包合同,你得問廠長去。”
審核員在廠長處查看該車間與工廠的承包合同,看到上面僅規定了每年應該向廠里上繳的利潤。
案例分析:
雖然該車間承包給了一個員工負責,但是它仍然是工廠的一部分,不應把他僅僅當做一個供方來管理,而應納入工廠統一的質量管理體系中來管理。僅僅對其產品進行進貨檢驗是遠遠不夠的。
本案違反了標準“5.4.2質量管理體系的策劃”中b)在對質量管理體系的變更進行策劃和實施時,保持質量管理體系的完整性。”的規定。
【案例8】
某廠進貨檢驗抽樣規定:“進貨物資10個單位以下進行100%檢驗,l0個單位以上抽檢10%,但最少檢驗數量不得少于10個。”
審核員問:“在抽檢的數量中,最多允許有幾個不合格,可以判斷該批物資為合格批?”檢驗員回答:“沒有規定。”
審核員又問:“這樣如何判斷進貨的批量物資是否合格呢?”檢驗員說:“不知道。不過我們進貨一般都是合格的,沒出現過您說的情況。”
案例分析:
按百分比抽樣檢驗的方法在許多企業中仍然存在,這樣做不太科學。而且往往規定了抽樣的百分比,而沒規定出現不合格怎么辦的處理規定。一般來講應該優先采用國家對于抽樣檢驗的有關標準(例如,《逐批檢查計數抽樣程序及抽樣表(適用于連續批的檢查)》(GB/T2828——1987》,如果自己制定方法,應該等效或嚴于國家標準。
在上面的例子中,例如可以規定:“進貨物資10個單位以下進行100%檢驗,不允許出現不合格,否則判定該批物資為不合格,可揀用或全部退、換貨;……”
本案違反了標準“8.1總則”的“這應包括對統計技術在內的適用方法及其應用程度的確定。”的規定。
【案例9】
在三車間審核員看到有兩臺設備丟棄在車間角落,設備上落滿塵土,旁邊堆放著許多雜物。
審核員問:“這是做什么用的?”車間主任說:“這設備是我們過去的試驗產品,放在這里快兩年了。具體什么原因,我也不太清楚。你們可以去問技術科。”
在技術科,審核員繼續查問關于三車間那兩臺設備的事情。技術科長說:“去年上級下達任務讓我們試制Q3型設備。當時由于時間較緊張,設備試制出來后一直工作不正常。我們開了好幾次分析會,會議一直沒取得一致意見,有人認為可能是設計問題,也有人認為可能是所用的的原材料不合適。后來由于我出國考察去了,上面沒有催,我們一忙這事兒就拖了下來。我們打算最近再次討論這個問題。”
案例分析:
這兩臺試制出來的樣機,半途而廢,這種處理態度已超出了對“設計和開發”控制的范圍,屬于對發生的不合格如何處理的問題。
本案違反了標準“8.5.2糾正措施”的全部要求。
【案例10】
某廠程序文件規定:“工廠在一年的時間間隔內最少應組織一次管理評審。”審核員在質量管理部審核管理評審實施情況時,管理部經理說在最近的一年內只組織了一次管理評審,是在6月15日召開的,并出示了一份《管理評審報告》,報告內容僅涉及了該廠近期要上馬一條新的生產線的討論情況。
管理部經理說:“’由于最近要上一條新的生產線,因此這次評審主要討論了新生產線的有關情況。”
審核員要求查看管理評審會議的討論記錄,經理說:“記在筆記本上。”
審核員查看筆記本,看到在6月15日召開的是總經理辦公會。管理部經理說:“我們就把這次辦公會當作了管理評審。”
案例分析:
按照標準的要求“最高管理者應按策劃的時間間隔評審質量管理體系,……”但是一些組織還停留在應付認證機構的檢查上面,走走過場、形式。這里說明了對于標準“5.6.1管理評審”的要求理解遠遠不夠。
管理評審并不是經常舉行的,因此應該在最高管理者的主持下,對組織的工作進行全面的總結、分析,這就是標準“5.6.2評審輸入”規定的七個方面,都應該討論到。而評審的結果則應該滿足標準“5.6.3評審輸出”的規定。
本案違反了標準“5.6管理評審”的規定。
友情鏈接:
Copyright? 佛山市沃博企業管理服務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ICP備11088590號
技術支持:萬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