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ISO9000?
ISO9000不是指一個標準,而是一族標準的統稱。 “ISO9000族標準”指由ISO/TC176制定的所有國際標準。 什么叫TC176呢?TC176即ISO中第176個技術委員會,全稱是“質量保證技術委員會”,1987年更名為“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技術委員會”。
TC176專門負責制定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技術的標準。
ISO/TC176早在1990年第九屆年會上提出的《90年代國際質量標準的實施策略》中,即確定了一個宏偉的目標:“要讓全世界都接受和使用ISO9000族標準,為提高組織的運作能力提供有效的方法;增進國際貿易,促進全球的繁榮和發展;使任何機構和個人,可以有信心從世界各地得到任何期望的產品,以及將自己的產品順利銷往世界各地。
” 為此,ISO/TC176決定按上述目標,對1987版的ISO9000族標準分兩個階段進行修改:第一階段在1994年完成,第二階段在2000年完成。
1994版ISO9000標準已被采用多年,其中如下三個質量保證標準之一通常被用來作為外部認證之用:
1. ISO9001:1994《質量體系 設計、開發、生產、安裝和服務的質量保證模式》,用于自身具有產品開發、設計功能的組織;
2. ISO9002:1994《質量體系 生產、安裝和服務的質量保證模式》,用于自身不具有產品開發、設計功能的組織;
3.ISO9003:1994《質量體系 最終檢驗和試驗的質量保證模式》,用于對質量保證能力要求相對較低的組織。
注:ISO9001:1994標準將質量體系劃分為20個要素(即標準中的“質量體系要求”)來進行描述,ISO9002標準比ISO9001標準少一個“設計控制”要素。

一、企業資質文件
1、營業執照、產品許可證書或產品強制認證證書;
2、企業人數與申報認證人數是否一致;
3、企業的經營場所是否真實有效(經營場所的房產證或租賃合同等);
4、其他法律法規要求的文件。
二、文件和記錄的管理
1、各部門受控文件清單。含:質量手冊、程序文件、各部門的支持性文件、外來文件(國家、行業、等標準;對產品質量有影響的資料等);
2、各部門質量記錄清單;
3、外來文件(質量管理方面、與產品質量有關的標準、技術文件、資料等)清單特別是國家強制性的法律法規的文件及控制發放的記錄;
4、文件發放記錄(各部門都要有);
5、技術文件清單(圖紙、工藝規程、檢驗規程及發放記錄);
6、各種類文件的都要進行審核批準及日期;
7、各種質量記錄簽字要齊全;
三、方針、目標設置和統計
1、質量方針是否體現企業發展宗旨;
2、設置的質量目標是否與企業實際相適應;
3、企業關鍵過程是否都設置了績效目標?
4、有無定期對績效指標進行統計,統計方法是否合理?對統計不合格,有無糾正及糾正措施。
四、管理評審
1、管理評審計劃;
2、管理評審會議的“簽到表”;
3、管理評審記錄(管理者代表的報告、與會者的討論發言或書面的材料);
4、管理評審報告;
5、管理評審后的整改計劃和措施;
五、內部審核
1、年度內審計劃;
2、內審計劃及日程安排
3、內審小組長的任命書;
4、內審成員資格證書復印件;
5、首、末次會議記錄;
6、內審檢查表(記錄);
7、內審報告;
8、不符合報告及糾正措施驗證記錄;
六、銷售方面
1、顧客合同臺帳;
2、銷售合同及合同評審記錄;(訂單評審)
3、顧客滿意程度調查結果、顧客投訴、抱怨及反饋的信息,臺帳,記錄,并進行統計分析,是否完成質量目標;
4、產品發貨、交付驗收記錄;(含驗收報告、峻工驗收報告等)
5、售后服務記錄;
七、采購方面
1、合格供方名錄(包含所有原材料供應商和外包方)、供應商調查表及相關資質文件;供方初評及復評記錄。
2、合格供方評質量臺帳,采購質量統計分析,是否完成質量目標;
3、采購訂單(有審批手續)、送貨單和驗收記錄等。
八、倉庫
1、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名細臺帳;
2、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標識(包括產品標識和狀態標識);
3、入、出庫手續;先進先出的管理;
4、倉儲環境要求和管控措施(含危廢品的管理)。
九、質量部
1、各環節檢驗記錄(含原材料、工序、成品等);
2、產品不合格的處理記錄及相關措施的跟蹤驗證記錄;
3、計量器具臺賬、校準/檢定計劃、校準/檢定證書等;(內校的要有內部校準規范、內部校準記錄、校準人員資質和校準標準等)
4、檢驗人員上崗資質及授權;
5、不合格品審理小組的授權。
十、設備方面
1、設備臺賬;
2、設備維護保養計劃(含大保、小保);
3、設備維護保養記錄;
4、特殊過程設備認可記錄;
5、標識(包括設備標識和設備完好狀態標識);
6、特種設備的年檢報告、人員操作證書等。
十一、生產管理
1、生產計劃、生產變更記錄、生產日報表、周報表及月報表等;
2、半成品、成品的檢驗記錄及統計分析(合格率是否達到質量目標);
3、產品的防護、倉儲的各項規章制度、標識、安全等;
4、各部門的培訓(業務技術培訓、質量意識培訓等)計劃、記錄;
5、作業文件(圖紙、工藝規程、操作規程到現場);
6、關鍵過程一定要有工藝規程;
7、現場標識(產品標識、區域標識、設備標識);
8、生產現場不能出現未經檢定的量具;
9、各部門的每一類工作記錄要裝訂成冊,便于檢索。
十二、產品交付
1、發貨計劃、發貨清單;
2、顧客驗收記錄。
十三、人事行政部
1、崗位人員任職要求;
2、各部門培訓需求;
3、年度培訓計劃;
4、培訓記錄(包括:內審員培訓記錄、質量方針和目標培訓記錄、質量意識培訓記錄、質量管理系文件培訓記錄、技能培訓記錄、檢驗員上崗培訓記錄,均應有相應的考核評價結果);
5、特殊工種名單(經有關負責人批準上崗的、及有關證件);
6、檢驗員名單(經有關負責人任命,并規定職責和權限)。
十四、組織環境、相關方,風險和機遇等
1、組織內、外部環境的識別、監視和評審記錄;
2、相關方需求和期望的收集、監視和評審記錄;
3、應對內外部環境因素、相關方等風險和機遇的措施。